第六十八章 太子的大戏_女主路线不对[快穿]
岁月永恒 > 女主路线不对[快穿] > 第六十八章 太子的大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八章 太子的大戏

  又过五天,在东宫刘良娣、冯承徽带着东宫诸姬的督办下,东宫家宴体面细致地办起来了。郭永崎膝下的皇子公主和王妃驸马无病的俱都到了场,包括信王家里,面上都要过得去。

  席上除了歌舞助兴,增加了一些趣味游戏环节。一向崇尚武力值和学问的女王大人还是头一次拿出了狼人杀戏游戏逗乐。

  之前,赵清漪还教了东宫的诸姬妾玩,赢的队伍和幸存到最后的人都有奖励。于是,诸位姬妾上场,示范一回,解释了游戏规则,年轻的小皇子、小公主大感兴趣,最后几位年长的也上场去玩。

  其他人上帝之眼看着那游戏者撕逼还有受冤者被出局,不禁都哈哈大笑。

  东宫小宴具体经过,且不细述。

  此宴过后也就是代表了皇室正式接纳她这个新太子妃,而到朝廷和天下都承认就需要在册立大典后,再入宗牒了。

  赵清漪且就不去计较那些,这日和郭旺财寻去了姚荣在京都的府邸,因为郭旺财是不放心她一人在外胡闹,也就在休沐日里随她一起。他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在更多的不是休沐日里,他也关不住她。

  姚荣见到是他们登门来,岂有不惊喜之礼?却是范子良和三个江湖朋友也在姚家做客,一时又是热闹无双。

  吴涯知道赵清漪的真实身份,范子良却还不知道,一直以为赵季青真是少詹事,看到郭延锦的模样也是怀疑,特别姚荣待郭延锦之礼不下于对诚王。

  都是聪明人,只是不点破而已,此时范子良也不敢无礼。

  赵清漪是重重的谢了姚荣的拳拳美意,又说:“如此美人,便是不纳为妾,收在院中看着,听听小曲,也是妙得很呐!亏得姚兄当日自个儿纹丝不动,却又成全小弟,可见姚兄是重义轻色之人。”

  姚荣虽然为了妹子将来怕是别有所求,但是听到这样的话也是高兴。况且他素来自恃甚高,有股子霸道枭雄的戾气,这样的人交朋友必定是要看别人的家世地位和才能,赵季青这样年轻有地位有本事的才俊他还是真会看重,尽管他也对赵季青给他面相测字时说的话有所芥蒂。

  他还是自我安慰:占卜命理之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此时他奈何不得赵季青,恐还有事求他,自然把这事移到心灵最角落之处。

  可是他的潜意识里还是要爬上去,风光无限,一展所长,最后用事实来打赵季青的脸。

  姚家的酒宴也是宾主尽欢,但是范子良回到诚王府和郭延锦说起详情,郭延铮都不禁目瞪口呆。

  特别是姚荣主动巴结赵季青,因为不知她身份还做出赠送当朝太子妃青楼名/妓这么荒唐的事来。

  郭延铮原来想着在前头的几个兄弟们争得乌眼鸡似的,自己低调积蓄力量,才能在他们两败俱伤时取而代之。但是自己的大舅兄都还朝三暮四相当不听话,“赵季青”背后代表着谁,这事儿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姚荣的吃相也太难看了,枉费他还看重于他。

  真是各人看杨桃均是不同,郭延铮的脑子里都是为大位积蓄力量,所看到的东西就如此理解,堕入了赵清漪给他调的思维定势陷阱。

  郭延铮又看看范子良,又假意试探,说他若是武举得了功名,交好那位“赵季青”,将来在官场上只怕是比他这位小小诚王要强。范子良自居为士,自不会向诚王动不动就行跪礼,只揖手道:“王爷何出此言?范某虽觉赵子净文武双全,也是君子之交,哪有攀附之意。”

  郭延铮一时没有忍住,说出口后,已觉后悔,执着范子良的手说:“范兄误会了,我是怕误了你呀!”

  范子良道:“王爷切莫说这样的话,折刹我了。”

  二人再说了会儿话,范子良离去,夜色中路过游廊,听得秋虫似在入冬前发出最后的鸣叫,心下却是感到好没有意思。

  到了九月初三,却是郭延锦带着随从,便衣来了诚王府,诚王是一个太/子/党,就算是假的,他也不会自己在时机不成熟去掀掉这层面纱。

  所以,哥哥到关系好的弟弟家逛逛也是平常,今日郭延锦态度随性得很。

  范子良虽然之前对郭延锦的身份有所猜测,但是真实的扒开来相见到又是另一回事,还是心底震动莫名。

  在识得郭延铮如此人物时,范子良已觉他是贤明之主,但是两次相见,他不得不承认太子真是风光霁月的人物。

  这时身份明了,郭延锦待他仍然十分亲厚礼遇。

  郭延锦问及吴涯时,诚王知道他肯定是听太子妃说的,不得不让吴涯出来见人。

  因为是面对储君,吴涯就不得不行跪礼,倒是郭延锦双手扶着他,如沐春风笑道:“子净还说吴先生如何有士之风骨,怎么一个‘南揖北跪’都不知?”

  吴涯脸上不禁红了起来,别人不知这个风俗,吴涯哪里会不知。胡人流行跪礼,而南面汉人流行揖礼。虽说本朝礼仪又多融合了跪礼,但不是正式场合,郭延锦以此来免了礼也没有毛病。

  于是郭延锦在宴席上先与诚王、吴涯谈些诗词、对子的文字雅趣游戏,显露出不下于进士的文学造诣,兴致高处他亲笔写的诗,吴、范一看那书法,也是心折之极。

  宴席过半,郭延锦才谈到此时正在举行的秋闱的事。

  郭延锦对于来年春闱一脸期待,求贤若渴的态度,由此就和诚王谈起朝政弊病,说起为父皇分忧的事来。

  铺垫了前因后,又一副贤教表情,叹道:“五弟,不知你有没有瞧见,父皇鬓间多了丝许白发,为这大周江山,父皇也是呕心沥血,也是我们做儿子的没有做好,不能为他分忧,还常有龃龉,让他担心。”

  郭延铮连忙道:“臣弟竟是没有瞧清楚,孝心倒不及三哥了。”

  郭延锦淡笑:“你我兄弟间,不必来这些虚的。老大、老四、老六、老七不知我的心,你还不知吗?”

  郭延铮道:“三哥如此待我,我倒承受不起了,只是人微言轻。”

  锦延锦像是有几分酒意叹道:“圣人有云,萧墙之祸,我每每警醒,却总是力有不殆。尚若咱们几个兄弟齐心为父皇分忧,只要父皇一句话,我便带着婉妍做个逍遥王爷,谁当太子我也不必操心了,那才好了。”

  范、吴等人听了不禁一惊,但是此时起身告辞已是晚了,郭延铮道:“三哥真是醉了。三哥这太子可是父皇亲封,父皇岂会儿戏?”

  郭延锦抬起醉眼,又点了点头,说:“诸兄弟中,只有五弟还拿我当兄长,处处维护于我。”

  郭延铮不知为何,也生出些心虚。太子与别的几位兄弟不和,与他素来交好,太子喝高一点时与他说句掏心窝的话倒也说得过去。

  郭延铮道:“三哥哪里的话,无论是君臣还是兄弟,这都是我的本份。”

  郭延锦道:“说起来,我正是有事想找你商量,我一人之所恩,多不周到的。”

  郭延铮道:“不知臣弟何处可为三弟分忧?”

  郭延锦说起河东煤矿的事来,此时煤矿应用得比较广,而河东一带的矿主也颇为豪富。郭延锦列举一些相关的数据,事无俱细,包括吴涯在内,听了也不禁心下赞叹。这位储君心底装着是这些东西,不是风花雪月。

  郭延锦说是想要将煤矿税收都数字化的管理起来,一方面不压制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切实增加朝廷的税收。

  郭延锦道:“西北不太平,北边也不太平,可是在我带回河东的银子之前,户部还有几两银子?战事一起,黄金万两,可是自废武功,谁知五胡乱华之祸不会重现?”

  郭延铮道:“三哥是否多虑了?契丹已然式微,西北羌人、吐蕃人也多年与我大周未有大的战事了。”

  郭延锦摇头叹道:“身在帝王之家,岂能不居安思危?中原富饶,苦寒之地的邦域岂能不来抢掠?历朝历代不是亡于外族,便是祸起萧墙,而一旦内乱,外患变本加厉,最终天下狼烟四起,百姓生灵涂炭。子净还跟我说,她师父做过一首词:峦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行径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郭延铮不禁震惊一时难以说话,而吴、范则更加沉默。这词忧国忧民的情怀,与范子良平日的豪侠之气也有相通之处。

  范子良想着:太子原来是个这样的仁心仁爱、忧国忧民的储君,他也很好呀,换了别人上去,就算是诚王爷,那未必就做得比他好。而且夺嫡之争,帝王博弈,百姓何辜?太子若不能顺利继位,不管谁为难他,总有杀戮,就算是不是诚王爷也已经杀戮了。这又是何必呢?太子待诚王并非无兄弟之情,也并非无义,他更非无德,自己从前究竟为什么盼着诚王能一飞冲天?只因诚王与自己亲厚吗?

  范子良赞道:“真是好词!殿下有如此仁人之心,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郭延铮被郭延锦的王八之气惊了一会儿,此时回神,看了范子良一眼,心情复杂,口中却道:“子良所言不错,三哥心怀仁义,是天下之福。”

  郭延铮说起仁义,又不禁想着“捧杀”,因为此时要说太子无德是不成的了,他目中划过一道精光。

  郭延锦虽然戏好,到底也有五分真情,若是平时,依他的性子不会这样作态罢了。

  郭延锦道:“父皇为了朝政是操透了心,换来了大周的盛世。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盛世下,我才感觉到了盛世的杀气。不仅是我在河东所见所闻,吏治之败,百姓之悲,已是触目惊心。可是这太平盛世下,歌舞升平,也正消磨着男儿的毅志。这样的盛世正积蓄内忧与外患,两重并发,被消磨了毅志的大周男儿却无力抵抗。我也真想只我一人多虑,可隐隐总觉得历史殷鉴不远。”

  喜欢女主路线不对[快穿]请大家收藏:女主路线不对[快穿]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yyh.cc。岁月永恒手机版:https://m.syyh.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