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科举的影响_重生之风流帝王
岁月永恒 > 重生之风流帝王 > 第五十三章:科举的影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三章:科举的影响

  “……朕决定在我大秦领土实行科举制考试,以考核选举才能,不论尊卑,不论贵贱,凡是有一技之长者均可参加科举,科举举行时间为七月初七,望所有有一技之长者皆前往,为大秦成为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紫禁城里的高兴的还有那些寒门子弟。

  “以考核选举才能,不论尊卑,不论贵贱,好啊!这下,我寒门学子出头之日到了。”

  “新皇圣明,有此新皇,我大秦何愁不兴?”

  “寒窗苦读十载,却无苦钱财交于那世家门阀碌碌无为,两个月之后科举,当是我一展抱负之始。”

  “进能开疆裂土,退能安邦定国,人人如龙,立苍穹之上,我大唐有此新皇,何其幸也。”

  看着那告示之上一条条清晰的旨意,无数寒门学子不禁狂喜于心,甚至部分学子忍不住眼泪纵横。

  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这个世界,多得是十年寒窗无人问,反身农家困务农的事情。

  更有不少人因此耗尽家财购买书籍,最终穷苦一生。

  就算是心有鸿沟,胸怀天下,却苦无敲门钱财疏通关系,更别说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了。

  因此,不少穷苦人家甚至不远让子嗣识文断字,唯恐因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这是以往各个朝代都是存在的弊端,但却无一人能够解决。

  可现在,却是被大秦新皇以一种从未问世的科举制度,将困扰千百年的问题解决了。

  试问如何能够不让这些苦无出头之日的寒门学子喜出望外?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胸怀雄心壮志的寒门学子对着宫中恭敬一拜之后连忙赶回家中,翻出那些都快要准备变卖的书籍重新研读。

  行走间,几乎每过几十步,都能隐隐听到有着读书声传入耳中。

  寒门学子因科举新政而狂喜。

  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甚至比农夫,杂役什么的低下。

  在这个由读书人掌握的时代,他们最瞧不起的就是这些追名逐利的商人。

  但他们不自己想一想,他们自己难道就不追名逐利了?

  不追名逐利,他们会入朝为官?或许他们会狡辩,自己只是为了国家效力,才加入官场的。

  只不过,究竟是不是这样,就仁者见仁了。

  上面说的非常清楚。

  会耕种的,那就主持农官。

  会治国的,那就去当地方官。

  会武力的,可以去军中当军管。

  凡是你有一技之长的,朝廷都会要你。

  世家在知道这则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

  那些豪门世家出声的士子们都是第一时间的做出反对。

  “哼,一群卑贱之人,怎可与我们同席而坐”

  因为在圣旨之中指出,从今往后,想要入朝为官,只能通过科举。

  除非你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不然的话,不管是谁举荐,都不能入朝为官。

  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世家豪门出声的士子,原本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能身居高位的。

  现如今,需要跟那些寒门庶子,甚至奴仆杂役一同考试,平等平坐。

  这让他们这些从小便自认高人一等,与众不同的世家公子,如何接受?

  但是,不论他们怎么反对,也不能干扰到朝廷的决定了。

  但是这怎么让世家子弟受得了。

  同时这份旨意也开始向六州传达。

  朝廷的圣旨下达,各地纷纷引起一阵报名热潮,一些读书人纷纷前往中州报名。

  一时之间,紫禁城各地的客店,饭馆均是高朋满座,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之间交流着,纷纷议论着今年可能考的内容。

  在紫禁城南面的一家客店之中,一中年男子和一较为年轻的少年坐在一起聊着科举的话题。

  “叔父,朝廷今年怎么突然之间想要开考了?还更名为了科举考试,以前不都是要乡里面推荐才能有机会参加考试的吗?就为了二两银子,前几次的考试你都没有参加。”

  “文若啊,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大秦的未来变了,而且变化就在新皇身上,此次的开科考试可是开了整个大陆之先例啊。”

  “或许吧,我都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我们从并州一路走来,各地的官员不一样是在增设各种税目在坑老百姓吗?这大秦的天下始终还是那些上层社会,是那些朝廷柱石的天下。怎么也轮不到我们这些中下层人士。”

  “文若,也许这些皇帝并不知道呢,当今天子下诏改革,一些当官的目无君令,私设税种,这是需要慢慢改变的,现在不是较之以前好多了吗?至少对老百姓来说,不用交那么多的税收了,一家子还能勉强吃饱饭,这就是最主要的。”

  “叔父,你永远都是这么乐观。”

  ……

  “张兄,还在一个人独自喝闷酒?”

  “人生在世,大丈夫无所事事,一事无成,每天除了借酒浇愁,以酒养生,除此之外还能干啥呢?”

  “张兄,你才华横溢,我就说过,你必定会飞黄腾达的。”

  “卢兄,而今的社会,是氏族的天下,是世家的天下,你我虽有心报国,可是投报无门啊。”说完后又端起手中的酒碗一饮而尽。

  “张兄,现在不一样了,看得出来,当今天子想拔除世家的统治地位,咋们这些出身寒门的士子机会来了。今天,我看到了县城张贴的告示,皇帝欲举贤用能,准备开科举试。”

  “开科举试?这倒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对于你我也是没有半点关联啊。官府根本不理我们,不给开具证明及推荐信,你我也无法参加,不对啊,还没有到朝廷举试的时间啊,今年怎么突然提前了呢?”

  “具体也不清楚,只知道今年的举试更名为科举考试,参考人员不定,不分士农工商,不分地域进行,而且不需要任何的推荐信,只需要亲自前往紫禁城报名即可。”

  “是这样的吗?”张兄听到卢兄说,蹭的一下站了起来,连手中的酒碗掉在地上也没有去关心,只是双眼盯着卢兄问道。

  “是啊,官府的告示上就是这样说的啊!”

  “可是我们这里远离帝都,恐怕赶不到啊!”张兄叹了一口气道。

  “所以朝廷下旨了,只要前往当地官府登基,出示当地学子姓名,就可以获得马匹,我们现在去的话,可以赶的上。”

  “好,我们一起去。”

  、、、、、、

  “儿子,我看这次就不要去了吧,你每次都是满怀信心而去,但是总都是哭丧着脸回来,让为娘看着都心疼。”一家农院里,一名老妇人正对着一个年轻人讲。

  “娘,我想再去试一次,或许今年这科举真的不一样呢。”

  “有什么不一样,还不是都是那些当官的自己将自己的亲戚全部安排进去了吗,我们这些下等人啊就不要去凑热闹了。”

  “娘,今年不一样了嘛,你看今年新皇登基以来,咋们老百姓的日子不是好过多了吗!”

  “话倒是这样说,今年咋们家也不用交多少的税收了,你也不用被拉去帮工了,这倒是件好事,那你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啊。”

  “娘,要不你和我一起去吧,一起去冀州看看,我们一起去一起回来。”

  “可以吗?要不我还是不去了,不给你添麻烦了。”

  “好、好、好,你说什么都好,咋们娘俩就一起去,娘啊去看你高中,那样为娘就放心了,只是你到现在都还没有成家,娘还等着抱孙子呢!”

  “娘,大丈夫没有立业,何以成家,娘,等孩儿高中了,一定成家。”

  “娘怕等不到抱孙子那天啊!”

  “娘,不会的,你会长命百岁的!”

  “好好,娘长命百岁,走吧,我们走吧,娘已经收拾好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yyh.cc。岁月永恒手机版:https://m.syyh.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